2月16日下午,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助教线下培训在B区科学会堂举行。953位助教在经历了为期一个月的线上培训后进入本次线下培训环节。本科生院党委书记李楠、研究生院院长杨帆出席活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黄璐主持会议。
李楠在开场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助教制度在合理分担教师教学负荷、缓解师资不足矛盾、加强师生互动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保障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积极作用,号召助教积极发挥“助教师”“助学生”“助育人”“助自己”的“四助”功能,并充分利用AI技术提高助教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杨帆宣读了《关于授予史罗克等十人“重庆大学十佳助教”荣誉称号的表彰决定》,并与李楠一起为荣获“2024学年秋季学期重庆大学十佳助教”的助教现场颁发荣誉证书。
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史罗克、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高玉娇和李伟浩三位“十佳助教”代表分别登台,分享了如何实现个人科研与学生成长的同频共振、如何做好微末小事帮助学生成长、如何借助AI技术实现助教工作技术创新等工作经历与心得体会。
本次助教培训还专门邀请了三位老师带来了三场精彩的专题报告。中心培训部的陈圆老师从促进学习、技术支持等五个方面,对比了普通助教与优秀助教的差别,鼓励助教追求卓越,培养自身勤勉专业、敢于尝试、善于沟通等优秀品质,也强调助教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助教须划清与教师的工作边界,注意保护试卷和成绩隐私。教务处黄家华老师解读了全校助教工作的目标定位,强调助教应辅助教师、帮助学生、协同育人,并实现自我提升;此外,她还详细介绍了助教申请、聘用、工作、评价和津贴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并针对当前助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例如加强跨学院交流、提升日志质量等。来自计算机学院的何静媛老师分享了利用DeepSeek、文心一言、智谱清言等语言大模型工具进行教学辅助的经验。她强调通过设计精准的提示词,可以让AI助手高效地完成设计案例、润色文本、分析学情等工作,也提醒助教注意AI工具存在事实编造、价值观偏差等局限性,在日常工作应当加以甄别并谨慎使用。
重庆大学从2017年开始系统的助教培训工作,搭建起线上课程与线下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建成SPOC培训课程并出版了配套书籍《如何成为一名卓越助教》,每学期为重庆大学本科教学体系输送合格助教1000余名。
来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