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重庆日报》点赞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

2025.04.13 浏览量:

4月12日,《重庆日报》以《以“3135”模式培育跨界融合创新型工科人才》报道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和创新举措。 全文如下:

QQ截图20250413094907_副本.jpg

近日,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传来好消息:该学院团委从层层评比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这是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基层团组织的最高荣誉,也是该学院继去年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名单以来,获得的又一项重量级荣誉。

不仅如此,近期,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还收获了全国模范教师、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等多个全国性荣誉。在学科竞赛方面,斩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一等奖,并连续斩获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苏博特杯”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团体一等奖和个人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荣誉的背后,是学院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在“材料强国”党建工程引领下深耕材料冶金领域跨界融合创新人才培养,逐步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提供材料行业的栋梁之“材”。

微信图片_20250413093631_副本.jpg

学院牵头多家单位共建“先进材料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

“理论深耕-实践交融-能力淬炼-价值反哺”协同育人

今年1月中旬,“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先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校企协同育人高端论坛在九龙坡区举行。由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联合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等3所高校以及26家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先进材料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促成校企深度合作,让专业建设由过去的“单兵作战”向“集群发展”转变,推动先进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破解传统工科教育‘产教脱节、创新不足、跨界乏力’三大症结,是我们人才培养改革的发力点。”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龙木军介绍,经过多年的实践,学院创新提出“3135”材料冶金跨界融合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个专业,使用1套人才培养体系,构筑“思政”“科创”“产联”3个育人平台,践行思政、科教、产教、师资、课程5个融合,着力培养具有跨界整合能力和未来驾驭能力的拔尖创新工科人才,服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战略需求。

据了解,面向国家发展需求,学院先后创建了储能材料系,打造了材料基因工程方向,创立了特色“庶华班”,增设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学科交叉课程,实现了新材料、新能源、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的深度交叉融合;同时,提出“学—践”交替互促的创新实践体系,建立了强融合、厚基础、重实践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理论深耕—实践交融—能力淬炼—价值反哺”的协同育人模式。

为深度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学院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共建了双学位国际实验班,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立了国际贯通班,开设了材料工程全英文专业。

校企联合培育卓越人才

今年3月,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敬丰带领20余名师生,来到华峰铝业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地走访让专业学子们对铝制品的完整生产工艺流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这是该学院实施“党建引领—人才培育—科研服务”行动以来走访的第30家行业单位。

这样的走访,成为学院的常态。学院积极探索创新育人路径,以专业认同感、专业使命感、专业自豪感和专业荣誉感“四感”教育为抓手,筑牢学生的思想根基。

“我们构建了‘学院党委+师生党支部+特色党小组’三级协同育人模式。”王敬丰介绍,学院面向产业,与头部企业和领军科研机构联建联动,打造“党建引领—人才培育—科研服务”协同育人平台,建立“双合双引擎”实践育人体系,持续开展“使命行”“培根铸魂报家国”等实践活动,深度开展有组织的定制化人才培养。

据悉,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学院依托国家级、省部级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加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通过引企入教、送教入企、校企协同,学术/产业双导师联合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科技创新,使学生在“材料强国”建设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

为国家和地方发展培养栋梁之“材”

自“3135”模式实施以来,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培育出一批批栋梁之“材”,书写着教育赋能发展的精彩篇章。

截至目前,学院3个专业全部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了国际实质等效。

学院已建成国家级课程4门,工程案例4项,省部级课程21门,全英文课程24门,出版国家级规划等教材15部。获批省部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4项、重庆市高等学校“大思政课”建设优秀案例2项,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0个。参与重庆市高等研究院建设,服务“33618”先进材料万亿级产业。汇聚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师资人才队伍,获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31人次,重庆市新时代好老师等省部级荣誉称号117人次,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筑牢了坚实根基。

微信图片_20250413093315_副本.jpg

学院学子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斩获多项荣誉

近年来,学院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252人次、省部级奖项288人次,参与国家(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330人次,发表高水平论文35篇;超半数毕业生扎根西部,投身地方经济建设。约70%的毕业生进入头部企业,成为行业发展新生力量;国内外一流高校深造率近60%,双学位国际实验班毕业生全部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全球顶级学府深造。

未来,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秉持教育初心,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培育更多栋梁之“材”。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任超 余江 黄思    

摄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闻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