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汇聚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磅礴力量,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一步一个脚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向各级工会组织和全体工会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工会和劳动界的朋友们致以节日祝福!向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全国共有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永忠教授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全心全意当好抗癌战线排头兵 倾情倾力构建肿瘤防治共同体
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持续上升,恶性肿瘤已成为社会民生的痛点,据统计,重庆每年有10多万新发肿瘤病例。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重庆市肿瘤防控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主城区,全市仅有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家三级肿瘤专科医院。有些区县人民医院有放疗设备,但没有技术人员,有些区县人民医院甚至没有肿瘤科。在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专门的肿瘤防控机构。重庆市整体肿瘤防治能力较薄弱,体系不健全。
作为全国第四家省级癌症中心的主任,吴永忠认为除了肿瘤医院自己要“奔跑”,还要更加注重公益性和社会责任,全面提升全市的肿瘤防治水平。2006年起他开始倡导建设肿瘤防治体系,并提出建设理念:“立足公益、付出真情、凝聚力量、共同发展”,体系建设先后历经三大阶段:首先是规范治疗阶段(2006—2014年),推行肿瘤综合治疗理念,避免肿瘤患者诊疗不规范。其次是体系建设阶段(2015—2019年),在全市以及重庆周边地区构建“一网一链”体系。最后是全面防治阶段(2020年至今),构建政府、社会、医院全面参与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肿瘤防治共同体,实现病前预防降低发病率,病中规范诊治提高疗效,治后康复回归社会。
全要素协同,整合多方资源
吴永忠表示,肿瘤防治工作是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医院、个人等多方协作。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创新探索了院地合作模式,构建肿瘤防治共同体;与当地政府签约,共建区县级肿瘤防治中心,由当地政府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提供专家团队、管理体系和技术资源;协助被帮扶医院着力改善医疗条件,配套提供设施设备,共同解决发展难题。
全层级联动,做强服务体系
吴永忠以创建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为契机,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和共享,结合重庆市及周边地区肿瘤防治实际情况,提出三级“肿瘤防治网”建设理念,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龙头,开展业务指导与质量监管;在区域内指导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向肿瘤专科医院转型,形成区域辐射力;在区县建立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构建市级—区域—区县的“肿瘤防治网”。
全链条融合,做优连续机制
吴永忠表示肿瘤是慢性病,需要进行全周期管理,推动建立涵盖肿瘤登记、科普宣传、预防筛查、规范诊疗、康复管理的完整“肿瘤服务链”,积极打造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实现肿瘤防治工作闭环管理。
全时段贯通,推广同质服务
充分发挥全市肿瘤防治办公室、肿瘤质控中心等职能职责,在肿瘤防治体系推广全过程同质化管理,全面提升基层肿瘤服务能力,建立多维度组团式肿瘤学科帮扶模式,专家通过推广适宜技术、教学查房、手术演示等提升基层医护人员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远程病理、远程影像、远程会诊等,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基层随时可互动联系,让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可得到规范诊疗、康复服务以及健康促进。
在吴永忠的推动下,构建起的覆盖“19家肿瘤分院、27家肿瘤规范化基地、105家肿瘤协作单位”的肿瘤防治体系,已在重庆,乃至西南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区域肿瘤防治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人民群众防癌抗癌意识持续增强,创新医防融合模式得到各级政府、行业、社会高度肯定。
来源: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