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四川省司法厅、重庆市司法局赴重庆大学调研交流。四川省司法厅副厅长郑鈜及立法一处、立法二处主要负责人,重庆市司法局一级巡视员谢建军及立法三处、立法四处主要负责人,重庆大学副校长杨俊,国合办、社科处及法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法学院党委书记蒋研川主持。
杨俊对四川省司法厅与重庆市司法局领导一行到访重庆大学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重庆大学法学院的历史沿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区域法治研究成果等情况。他表示,重庆大学法学学科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求,依托“双一流”高校资源优势,近年来持续深化法学研究与司法实务融合,深度参与地方立法、基层治理创新及涉外法治实践,未来将与川渝司法部门共建法治协同创新平台,为区域法治一体化提供智力引擎与人才支撑。
郑鈜高度评价川渝法治协同成效,强调立法学作为法治体系基石的战略意义,提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试点,打造跨区域立法协同示范标杆,推动立法实务与学术研究从“单点突破”转向“机制化联动”,为全国区域法治协同提供“川渝经验”。
谢建军表示,应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推动川渝立法协同升级,建立跨域立法人才联合培养、立法项目联合攻关、立法成果联合推广机制,确保校地合作“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
参会代表围绕立法协同机制、基层联系点效能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重庆市司法局立法四处处长潘莉提出,以“实务课堂”为载体,推动法学教育嵌入立法实践场景,依托高校智库开展立法需求分析、风险评估等研究,推动立法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理论”双引擎模式。
重庆市司法局立法三处处长文偲昱倡导以基层立法联系点为纽带,通过校地共建区域立法联系点、联合设立立法课题等方式,实现立法实务与学术研究“双向反哺”。
法学院副院长杜辉表示,建议以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跨域立法需求为突破口,探索立法资源跨域统筹、智力支持跨域联动的协同路径。
法学院副院长刘乃梁表示,通过特色课程群建设、实务专家进课堂、校地联合案例库开发等路径,将立法实务转化为教学资源,为立法科学化提供理论保障。
蒋研川作总结,此次交流座谈会搭建了深度合作的桥梁,标志着川渝司法行政系统与高校在法治协同创新领域迈入新阶段,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更具引领性的法治保障。
会前,来宾一行考察了重庆大学法学楼的基本情况。
来源:法学院
作者:龚佳妮
摄影:王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