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研
动态

重庆大学两项科技成果入选2023年度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

2024.03.12 浏览量:

2024年1月19日,《重庆日报》刊登“2023年度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重庆大学材料学院“镁合金一体化超大压铸件试制成功”“国际首次利用三维电镜揭示纳米金属塑性变形微观机制”两项科技成果入选,全文如下:


微信图片_20240123182543_副本.png

微信图片_20240123182539_副本.png

《重庆日报》刊登“2023年度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

近日,重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2023年度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这是我市首次集中发布重大科技进展。

经专家多轮推荐评议,超级数智汽车平台SDA成功上线搭载、镁合金一体化超大压铸件试制成功、全球首款18MW级集成式中速海上风电机组正式下线、国内首个尼龙66全产业链绿色制备技术实现产业化、急性脑卒中治疗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庆油3号成为我国油菜当家品种、国际首次利用三维电镜揭示纳米金属塑性变形微观机制、国际首套超高精度纳米圆时栅角度基准装置获批启用、国内首个10万吨级燃煤燃机全流程CCUS装备投入商运、“天目一号”气象星座实现在轨组网运行等入选2023年度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

涉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等多个领域

去年,全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紧扣“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取得一系列科技创新进展和成效,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涌现了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重大成果,彰显了重庆科技创新的“硬核”力量。

“这是我们首次发布年度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重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入选的十大科技进展,涉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精准医疗等多个领域,都是重庆正在积极布局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体现了重庆一体化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战略部署。

“首款”“首次”“里程碑”等关键词比比皆是

记者梳理发现,十大科技进展中,“首次”“首套”“里程碑”等关键词比比皆是。其中,多个科研团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坚持原始创新,比如陆军军医大学杨清武团队提出早期静脉使用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罗非班治疗致残性卒中的新疗法,破解了近30年急性非大血管闭塞性致残性卒中救治的世界性难题;重庆大学黄晓旭教授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三维透射电镜技术,围绕纳米金属塑性变形展开研究,刷新了国际学术界对纳米金属塑性变形行为的认识。

有的团队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比如,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联合重庆华峰聚酰胺有限公司、重庆华峰锦纶纤维有限公司开发出尼龙66全产业链绿色低碳成套工艺技术,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尼龙66全产业链,彻底摆脱己二腈长期受制于国外的局面。

有的团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锻造发展新优势。比如,长安汽车首发超级数智汽车平台SDA,开启了“数智新汽车”的新纪元,将加快推动重庆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航天天目(重庆)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构建“天目一号”气象星座,将助力重庆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加快抢占新赛道,培育未来产业集群。

多个团队得到持续、稳定的省市级和国家级支持

十大科技进展中,多个科研团队都得益于长期以来省市级和国家级项目支持,在各自领域取得突破。

来自市科技局的数据显示,重庆大学潘复生院士团队所在的镁合金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5年牵头承担或参与国家项目36项、获财政资金1.82亿元,承担市级(含其他省市)项目28项、获财政资金0.4亿元。

中船海装风电有限公司依托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5年牵头承担或参与国家项目19项、获财政资金2.24亿元,承担市级(含其他省市)项目25项、获财政资金0.9亿元。

此外,依托重庆理工大学刘小康教授、彭东林教授团队纳米时栅项目,我市已启动建设精密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并纳入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支持。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持续一体化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我市“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打造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引领支撑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材料学院的两项科技成果:

镁合金一体化超大压铸件试制成功 

微信333333333图片_20240122171542_副本.jpg

镁合金一体化超大压铸件结构图

镁合金一体化超大压铸件尺寸大、结构复杂,但常用镁合金的铸造流动性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熔体纯净化不达标,铸件易产生充不满、热裂和气孔等严重缺陷。2023年6月,重庆大学潘复生院士团队牵头攻克高流动性高性能压铸镁合金设计、大体积镁合金熔体纯净化、镁合金铸件结构设计与压铸工艺优化、压铸缺陷预测与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成功试制出一体化车身铸件和新能源车电池箱盖等两个镁合金超大汽车压铸结构件,投影面积均大于2.2平方米,是目前世界同类产品中最大的镁合金汽车压铸结构件。上述两款铸件与常用的同类铝合金铸件相比力学性能相当,减重32%,展现出巨大的轻量化应用前景。

国际首次利用三维电镜揭示纳米金属塑性变形微观机制 

微信333333图片_20240122171601_副本.jpg

纳米金属镍压缩变形前后的三维晶体取向重构图

重庆大学黄晓旭教授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三维透射电镜技术在纳米金属塑性变形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2023年12月1日,相关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金属塑性变形是在外力作用下材料形状发生永久改变的过程,绝大多数金属产品在生产加工中都必须经历,深入探究其塑性变形机理,对产品生产制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黄晓旭教授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具有1纳米空间分辨率的三维透射电镜晶体取向重构技术,开创了纳米金属塑性变形微观机制的三维电镜研究,刷新了国际学术界对纳米金属塑性变形行为的认识,并揭示晶粒尺寸在10纳米以上纳米金属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仍由位错运动主导,颠覆了金属塑性变形不可逆的传统认知,为纳米金属设计制备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相关新闻链接:

https://epaper.cqrb.cn/cqrb/2024-01/19/006/cqrb2024011900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