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0日,重庆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召开,会议表彰了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刘汉龙教授获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
刘汉龙长期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岩土与地下工程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中国专利奖优秀3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和中国发明创业奖等荣誉,获得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称号。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深耕岩土与地下工程领域研究,刘汉龙带领团队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甘坐基础研究冷板凳,聚焦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的地基基础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前瞻性、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并不断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
30多年来,针对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边坡、高土石坝以及陆域吹填和岛礁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中沉降变形与安全稳定关键科技问题,刘汉龙开展了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在桩土摩擦增强机制的复合地基理论与技术、软土地基正负压耦合作用加固理论与技术、砂土和珊瑚礁砂地基液化变形理论与技术、粗粒土静动本构理论与加固技术等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关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边坡、高土石坝以及陆域吹填和岛礁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并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在重庆也得到推广应用,包括三峡库区高边坡、重庆科学大道生态边坡、重庆梁开高速地基处理及大足石刻保护等重点工程,并为重庆东站规划选址、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战略等提供了重要决策咨询建议。相关理论和技术成果被国家、行业以及重庆市技术标准采纳或形成了专门技术标准,推动了我国以及重庆市土木工程行业的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