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研
动态

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课程模式变革研讨会在渝召开

2024.06.21 浏览量:

6月20日,由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慕课西部行工作委员会指导,重庆大学本科生院、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主办的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课程模式变革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500余名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副处长哈宁武、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余志祥、重庆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刘猛、清华大学在线教育中心主任、学堂在线负责人王帅国等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本科生院副院长吴小志主持。

1.jpg

2.jpg

哈宁武在开幕式发表线上致辞,他表示,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也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重庆大学与学堂在线共同举办此次研讨会,恰逢其时,适逢其势。相信通过本次研讨会,将进一步明确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课程模式变革的方向和路径,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塑造“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共同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3.jpg

余志祥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也是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领域。重庆大学和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围绕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将为兄弟院校提供有益借鉴和启发。

随后,重庆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刘猛,清华大学在线教育中心主任、学堂在线负责人王帅国,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教学办主任马昱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长聘副教授龙瀛,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课程建设负责人余建波分别作主题报告。

4_副本.jpg

刘猛以重庆大学为例,介绍了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课程建设的实践。他强调,课程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载体、是讲台的根基。重庆大学打造了“3+L+X”“人工智能+”课程体系,聚焦具体应用场景,促进人工智能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高效率、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建设重庆大学课程平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资源应用环境,实现课程的“教-学-管-考-评”全流程闭环管理。他以重庆大学多门“人工智能+”课程为例,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的具体路径。

5.jpg

王帅国重点介绍了清华大学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首批试点课程的实践和经验,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协同,探索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面向未来,他认为高校应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优质教育的广泛共享,探索教育研究的新边界。他介绍了学堂在线基于清华大学一线教师需求设计的十个智能教学场景,他表示,学堂在线在模型层、引擎层、应用层等三个层次与老师们共同打磨每一门课,构建大规模个性化学习环境,用最好的技术培养最好的学生。

6.jpg

马昱春作《AI赋能课程建设和案例分析》主题报告。她结合自身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经验,全方位分享了对人工智能工具的看法以及人工智能对师生教与学全流程产生的影响。她认为,AI对大部分本科课程可以起到概念学习的辅助支撑作用,有助于学习者掌握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概念。马昱春强调,AI赋能教学,需要锚定教学中的痛点及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她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所授课程实际情况,积极主动拥抱AI。

7.jpg

龙瀛分享了所授课程参与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试点工作的全流程,包括文本信息梳理、知识图谱构建、专属课程AI助教系统研发、AI助教系统测评、学生使用效果及评价等,并就每个环节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他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提升文生图能力、建设学科垂直大模型及将大模型能力接入现有教学平台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实践。

8.jpg

余建波表示,高校应抓住AI带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机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助力课程教学改革。一是从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三方面入手,构建“师—生—机—环”四元交互体系;二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创新人才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变革;三是将AI融入目标锚定、概念学习、知识应用、成果检测、学习评价在内的学习全过程,实现AI助学。

9.jpg

会上还举行了“AI时代教学新质生产力与课程模式变革”圆桌论坛。围绕教师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进行大模型与课程的融合应用实践,如何有效实施个性化学习策略等问题进行讨论。圆桌论坛由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钟将主持,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钱静、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名弟、昆明理工大学计算中心教授方娇莉基于自身教学经验进行探讨和分享。

来源:本科生院

作者:林津如